首页 >> 水玉簪

【推荐】福建沙县乌龙茶乡几沉浮红边茶研制成功迎发展春天黄连木属

和谷农业网 2022-12-10 09:30:00

福建沙县:乌龙茶乡几沉浮 红边茶研制成功迎发展春天

暮秋,来到沙县琅口村。清代茶商云集的古街早已不复存在。这里曾经车水马龙、茶行林立、商贾成群、茶娘欢歌……沙县茶叶曾经的繁荣超乎笔者的想象。  据《沙县志》记载:“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茶市初兴。琅口…   暮秋,来到沙县琅口村。清代茶商云集的古街早已不复存在。这里曾经车水马龙、茶行林立、商贾成群、茶娘欢歌……沙县茶叶曾经的繁荣超乎笔者的想象。  据《沙县志》记载:“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茶市初兴。琅口多开茶庄,富口、高砂、镇头、渔溪湾皆有茶市……”1928年版的《沙县志》记录得更为详尽:“沙邑有茶两种,一曰乌龙,一曰红边。制乌龙用火烘,制红边则须日晒。制法略异,而装箱外销,为吾沙出产品一大宗。清同治初,茶市大兴,由同治而光绪(1860~1908年)茶之出数有增无减。民国以还,远不及矣。查乌龙茶在同治初,计出一万余箱(每箱30斤)及季年则加一倍。光绪兴,茶叶如故。自十年起至二十八年(1884~1902年)已增三万五千余箱。红边茶始装于同治季年(1864年),时出一万八千箱(每箱40斤)。光绪九年(1883年)乃达三万余箱。此后箱额递增,至十五年(1889年)竟有六万之数(约1200多吨)。”  沙县不但是乌龙茶的重要生产基地,还是主要的出口区。1983年,孟长基先生在沙县琅口农家里发现了三个当年盛装茶叶出口的小木盒,分别有“白毛猴”“小丹桂”“水仙”等字样。据茶叶专家考证,它们都是上等乌龙茶特有的名称,说明当时的沙县乌龙茶量多品优。而镇头等地遗留下的老茶桩依然能开新叶,厚而大,是一流的制茶原料。  茶叶大家族中,有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乌龙茶属青茶品种,据198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称,乌龙茶最早叫“黑蛇茶”。它的祖地是沙县吕峰山草洋乡(今沙县大洛乡、梅列区中村乡、梅列区洋溪镇一带),那里海拔高,天气阴凉,终年山雾滋润,茶香浓郁。当地人以黑蛇盘踞茶树获知采茶讯息,故称之为“黑蛇茶”。后“黑蛇茶”传至闽南被改了名,闽南话“黑”与“乌”同音,古人忌蛇好龙,便又改蛇为龙,于是,“黑蛇茶”就改成闻名遐迩的乌龙茶,沿用至今。即使出口到国外也用“乌茶”名,1935年美国乌克斯《茶叶全书》中把沙县乌龙茶、安溪茶、水吉茶统一称为black  tea。  茶叶在中国流传3000多年,出口欧洲却是十七世纪初的事。薛福成《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载有一则光绪十六年(1890年)三月廿二日记:“中国茶之到欧洲,始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荷兰之东印公司携归少许,以供玩好……”洋人对茶之追捧,并非单茶饮。张甄陶《澳门图说?澳门形势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西洋利玛窦入中国,始居澳门。番夷食以苏合油,久则肠胃腻塞,非得中土之茶,不能去其恶……”在“番夷”眼中,中国茶还是灵丹妙药呢!1840年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西方国家竞相来福建沿海抢购茶叶。沙县虽远离港口,乌龙茶的良好品质仍然赢来市场。粤东南闽南之商家,纷纷前来洽谈合作,并与洋商贸易。  红边茶的出现,将沙县茶叶贸易带进鼎盛时期。红边茶是沙县乌龙茶制茶工艺的创新,无需火烘而用日晒。唐永基、魏德端合编  《福建之茶》“青茶之制造”对“青茶”定义如下:“青茶为半发酵茶,其制法俗称‘红边做法’”。顾名思义,红边茶是青茶品质最真实的写照。1858年,浙江人施鸿保在《闽杂记》中写道:“沙县近来出一种茶,远近争购,堪与武夷名种媲美。”红边茶外形壮实乌润,香气浓郁持久,兰花香显,滋味醇厚清爽回甘,汤色清澈橙红,叶底肥软黄亮,红边鲜艳。  1903年后,沙县乌龙茶逐渐走向衰败。原因不一而足:一是鸦片战争后,荷兰、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派人偷偷到福建沿海弄走茶籽茶苗,雇佣中国茶农培植成功;二是福安福鼎出现了加工工艺更简化的“工夫红茶”,节约成本;再就是茶行老板唯利是图,掺假掺杂,自毁信誉……国际战争频繁,国内军阀混战,茶农生产“因匪扰,茶山荒芜,琅口等处茶庄非毁则闭”(语出《沙县志》)。也是沙县茶叶衰亡的原因。  解放后,沙县茶叶种植生产生机勃勃,从最初的150亩5.5吨产量,发展到2006年2.2万亩3000吨,再到2011年的5074吨,沙县茶叶迎来发展新春天。可喜的是,失传的红边茶也于2010年研制成功。

宁东北苑租房

孩儿巷二手房

浦口万汇城房屋出租

友情链接